老闆說了算怎麼辦?

很多老闆都有這種夢想(或錯覺),覺得自己審美不錯、有創意的,會把當自己是下一個賈伯斯。

本身理工背景、或是技術出身的,會把自己當成下一個馬斯克。

他們不缺才華,缺的只是點運氣或資金。

那是老闆的夢想,不是員工的。

2022 年底鬧得很大的資訊業界新聞之一,肯定是馬思克買了 Twitter。

先是要買、不買、你猜猜我想不想買、你猜我下定決心要買了沒…之類方唐鏡反覆橫跳。

等到真把 Twitter 買下來,上任後一傢伙裁員裁了近三分之二的員工,然後要求剩下的員工高強度工作。

之後口口聲聲要捍衛言論自由,結果事情搞到自己頭上就不是這麼回事,他封鎖 CNN、紐約時報等 6 位記者的 Twitter 帳號。

這幾位記者都寫文批評過馬斯克。

新聞:馬斯克將記者推特停權全球反彈 挨批危害新聞自由

很多老闆以為自己是賈伯斯,覺得自己很有才華,替自己的「龜毛/亂挑毛病」找了個「和他一樣對細節很堅持」的藉口。

不然就把自己當成馬斯克,覺得自己運籌帷幄、深謀遠慮,現在說的話都在替未來下好大一盤棋。

身為員工的我們只有呵呵。老闆就出張嘴,做事的又不是他。

很多學生找我閒聊,常聊到老闆亂發號施令,馬斯克新聞一出,根本助長出張嘴的風氣。整天瞎指揮,失敗是部下執行不力,自己策略是完美的。

這種老闆同理心低落,不管是對公司員工開發方、還是最末端的使用者方面。

產品真正的使用者是誰?

設計師都希望公司是「UCD」(User Centered Design),但很不幸真的 UCD 的公司很少,大部份都是「BCD」(Boss Centered Design)。

「我也是使用者啊」越常講這種話的老闆,越不注重 UX,同理心越差。

覺得自己也會使用公司產品、和真正販售營業的目標對象是一樣的嗎?當公司越大、越末端越外圍的角色越難接觸到老闆,像是真正的使用者。

航空公司的總裁、和搭經濟艙的旅客,間隔有多遠呢?

驗收標準?

另外一個常見問題是,公司沒有目標。或者說,只有「賺錢」這個目標,怎麼賺,不知道。

沒有目標,公司員工會四散,往不同方向施力。「1 個月營業額突破 2000 萬」和「1 個月會員數增加 2000 萬」,你實現這兩個目標的手段會一樣嗎?

怎麼判斷達成目標了呢?為了皇城內的和氣,通常也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有揹了業積壓力的部門才有「一個月要賣掉多少多少」這種明確的評量標準。

設計師、工程師在這個專案裡要負責的部份、要達到的目標有哪些?怎麼驗收?這些通常不會明講,都是靠默契或公司文化。

默契?公司文化?不就黑箱嗎說這麼好聽。

沒達到目標,怎麼區分是誰的鍋?是老闆瞎指揮、亂改,還是員工執行不力?

「唉呀,訂這麼明白,萬一是老闆的鍋怎麼辦?這樣不好看啦…」我聽過主管階的這樣講,不只一位。

公司通常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

明確的目標和計劃,用日常生活一點的例子像是:下班後晚餐吃什麼?

「就、自家樓下的八方雲集隨便吃吃啊,下班騎車回家,車停騎樓,先去拿外帶單劃、掏錢結帳等叫號,整袋掛在車上掛勾就騎車回家啊?」

你甚至可以描述得比我更具體。

(假設你對基隆廟口不熟)「搭火車去基隆廟口吃夜市逛逛啊…」幾點的車去?怎麼回家?哪一站下車?怎麼走到廟口?想吃哪間?「你好煩啊,到現場再隨便逛逛看看吃哪家啊!問那麼多!」

沒有明確計劃的感覺大概像這樣,有個目標「去基隆廟口吃晚餐」,然後一切隨緣。

別跟我說「旅行就是要有點新鮮的小意外才有趣」,在公司開發產品、要賺錢營利的耶?有點小意外一點也不有趣!不小心就是虧錢了啊!

意外=風險

你會發現,老闆很多時候其實也只有模糊的概念,想要賺錢、不知道怎麼賺,先跟風好了,走保守路線。但又沒有明確詳細的計劃,變成走一步看一步,用「改來改去」來應對沒事先想到的各種狀況。

運氣好點擦線過關的話,老闆會覺得這種流程沒啥問題啊,長期下來舊有工作流程習慣了,之後也沒想到要改變。

想要改變老闆,得先從他最在意的事下手。放心好了,直接跟他說,老是改來改去沒辦法定案會加班,員工士氣不佳,這種說法對你基本沒啥幫助。

老闆最在意的事絕對不是你工作不順心情不好,他會更煩惱公司有利潤還是虧損了

也不要直接跟老闆說「你應該怎樣怎樣…」這招很可能有反效果。請把做決定的權利放在老闆手中。

最簡單的方式是易用性測試,找個使用者錄一段操作影片,將使用者誤觸、迷惑、失敗的情況和易用性測試的結論告訴老闆。可以暗示他你們有改進的方案,但要不要實行改進方案的決定權要放在老闆手裡。

你自己呢?

「你在一個環境不舒服、壓力大、沒有成就感的地方工作,為什麼沒有換新的工作呢?明明都有動機了。」

當我這樣問學生的時候,他們通常都會露出遲疑和為難的表情。

一部份懷疑事情不如自己想像,其實老闆是對的,只是自己能力不足。另一部份覺得現在工作難找,怕離職。

離職是道門檻,對現在職場的不滿累積到一個臨界值才會下定決心。

建議你先把自己手頭上的工作先整理清楚,參考之前的工作日誌,列出工作清單。在拿著這份工作清單,一條條列出「如果再遇到這樣子的工作,自己可以用什麼方式應對」。

這是項繁瑣、心累、還沒有標準答案的作業,但可以大幅降低你「無所適從」的恐慌和煩躁感。之前遇到同樣狀況你都熬過去了,這次再遇到你也能應付得了!

另外,很多人把在學時期的習慣帶到職場上。念書時的專題、作業,你可以自由發揮展現自己,但職場上公司花錢請你來,不是讓你展現自己

別把展現自我的心態放在工作上,公司請你來是來解決公司問題,不是公司給你舞台讓你表現自我(別管招募廣告上寫得多好聽,都會和你想像的不太一樣)。

(公司缺一個萬用雜工這也是問題,需要人補坑。)

你會痛苦,是覺得自己的想法沒辦法放在產品裡,產品裡看不到你的特色…是說為什麼公司產品要有你的特色?(如果公司希望產品有你的個人風格,就會放權給你。)

騎驢找馬是現在每位上班族必備風險控管心態,不要硬撐到動彈不得了再來找新工作。有點風吹草動就可以先把履歷表開起來了。

擔心公司因此對你印象不好?公司怎麼不擔心內部工作風氣太差招不到人呢?這印象傳出去也不好啊。

如果你覺得現在還沒到要離職的程度,還想再努力一下,那除了公司交辦事項之外,你還得先多做額外公司沒有交辦的工作,才有可能改變工作流程、改變現況

像是之前提到的易用性測試、或是工作清單和應對方式。自己本身先改變,嘗試看看不同的作法,工作環境和流程才有可能跟著變動。

不然你覺得在大家都不打算試新作法的情況下,公司為什麼會改變?因為老闆被奪舍嗎?

Akane Lee

Akane Lee

如果設計師能和工程師順利合作,那麼老公也就能準時下班了吧!因此努力分享 UI 和 UX 方面的知識、技術、各種踩過的坑與心得。

Comments

wav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Press ESC to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