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我會想花時間去學一套新軟體的操作?
- 我是怎麼學習一套新軟體的?
- 我用什麼方式判斷自己對這套軟體多熟練了?
為什麼我會想花時間去學一套新軟體的操作?
大家應該有這種經驗,「看到別人在用,現在流行這套軟體」,就覺得自己應該也要學,對吧?
我比較少因為「主流」而去學什麼軟體,那個因為「主流」而去學的軟體我都學得很勉強,動力不足。
反倒是看到某設計師用某軟體做出很酷的作品,我也想做出類似的東西,這種情況下會很興奮很有幹勁。
看到酷炫的作品,覺得自己也想要做這個!跑去挖那位設計師用什麼軟體,然後去翻那個軟體的官網、Youtube 教學。
像 MagicaVoxel、Spline、Blender、Midjourney 等等,都是因為我覺得成品好酷而跑去摸兩把。
有些軟體是在生活或工作上遇到困難,現有軟體無法解決,逼得不得不另尋出路。
像 Blocs、Obsidian 等等,一個是我想用偷懶的方式做網頁,另一個是想建構自己的知識系統,但普通文書軟體辦不到。
業界普及率高的軟體通常資源也多,DaVinci Resolve 就是我為了剪片而學的,教學資源豐富,遇到不懂的地方卡關了容易找到教學。
我也還會去找找免費或一次付費的產品,試試看能不能取代訂閱制軟體。像 OpenToonz、Affinity Designer 等等。
但通常免費的不是操作麻煩、介面陽春,就是運行不穩定。我比較傾向尋找付費軟體。
我是怎麼學習一套新軟體的?
為了達成某個明確的目標而學習對我而言才有足夠的動力。
「哇靠!他是怎麼做出這個的?我也要!」我去學一套軟體操作,通常是因為這個情況。
建議從能做出最終成品的教學示範下手,跟著別人教學做,學習速度最快。
千萬不要從「工具列每個 icon 是什麼意思啊」開始,就算知道每個工具的作用,不代表就能做出成品。
請以目標導向,產出一個什麼作品優先,會比較有成就感、挫敗感比較低。
可以是「我想學會這個效果是怎麼做的」,或是「我也想畫出這樣子的圖」開始。
我用什麼方式判斷自己對這套軟體多熟練了?
先跟著教學範例做,看自己能不能照著範例一步步完成。
我會先找 3 個教學備著,從影片或文章長度最短、最簡單的開始。
因為每個教學都能產出個明確、容易判斷完成與否的作品,也比較好評估自己對這個軟體的手感。
有些軟體比較簡單,只要跟著做 2 個教學就能摸得七八成,一開始學軟體的動機「那個人的作品好厲害我也要做這個」自己就能做出來。
對!我的判斷標準是,能不能在跟了幾個範例後,自由做出一開始觸動我學習動機的作品。
如果可以,我就算學會了!
但有的軟體我學了 12 個範例、花了至少 40 小時還是搞不清楚狀況,連 3D 模都建不出來。對,我就是在講 Blender,這套我真的不行 QQ。
這時候我會放棄,去找其它替代方案。
不需要死嗑啊!設計軟體很少市場獨佔的,一個軟體電波和手感都對不上,就換一個啊!
我最終目的是想做出那個成品的效果,不見得非得是某套軟體才能辦到。
我怎麼挑選軟體教學文章或影片?
一開始先找成品長得最簡單、步驟最少的。
再強調一次,不要只看工具列 icon 介紹。說得好像把飛機儀表板按鈕燈號講一遍就會開飛機一樣,不可能。
我甚至會跳過工具介紹,直接開軟體就跟著影片步驟操作了。
等完成一兩個作品、我對這套軟體真的有興趣想繼續學時,才會回頭去看工具列、面板介紹。
跟著範例練習,挑幾個自己有興趣的跟著做最快。
Youtube 有很多免費教學,除非 Youtube 找不到,我才會去翻 udemy 。
可以去 Twitter、IG 用 Tag 搜尋。
或是換個語言查資料。中文、英文查不到資料,日文和德文有可能會有。
瀏覽器裝整頁翻譯外掛,什麼語言都能查。
注意語言、軟體版本號
你用最新版、而教學是舊版的時候,可能跟著影片做到一半就找不到功能在哪裡。
所以盡量挑新一點的影片或文章來學習,除非真的很想要學會怎麼製作那個最終成品。
越多人用的軟體教學文和介紹文就越多,萬一卡關了還有辦法找答案。
不同語言的介面也會影響學習速度
我會把軟體介面調成和教學影片同個語言,起碼不用按暫停,去數教學影片的游標點了第幾個選項。
等確定這款軟體我還想繼續深入時,再來調整介面語系。
最後
除了專業類的軟體,如果像行事曆、筆記、代辦事項之類的通用型軟體,我會傾向用原生系統。
就是手機、平板、筆電都用同一家的,生態環境統一,也比較穩定。
我會優先選擇系統內建的軟體,除非很重要的功能內建軟體無法達成。
我會去翻看看其他人對內建軟體的運用方式和心得,就算是超級基礎的「備忘錄」,都能挖掘到令人驚豔的用法。
大家如果想學什麼新軟體,不妨先想看看自己「想達到什麼目標」開始。
在有目標的前提下,學習有方向,效率才會提高,也才能驗證自己到底學會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