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UI/UX 設計入門方式

自從開了這個 BLOG 後,好多人都問我這些關於 UI/UX 設計的技術是從哪裡學到的。就台灣來講這個領域太新了,剛入行的時候只能夠自學,缺少很多資源,通通靠自己摸索,所以我希望能整理出一套系統性的 UI/UX 教育方式,但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靠下班後的空檔根本不夠,頂多寫寫 BLOG 讓大家加減看。目前我不想把 UI/UX 硬拆成兩塊,雖說這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有關聯的,不能說我只想做這個其他連碰都不碰,很快就會陷入窠臼遇到瓶頸。大概是因為我喜歡規劃分析、但又不想放棄能做漂亮炫圖的機會吧。

初學者的 UI Flow

UI Flow 和 Functional Map 算是最多人容易搞混的兩種圖表吧,Functional Map 主要目的在「將抽象的需求轉變成能被實現的功能」;而 UI Flow 則是「 妥善安排功能與資訊在頁面之間的操作動線 」。兩者很明顯目的不同,所以沒有什麼重工或是很麻煩之類的藉口可以逃避不做。

初學者的 Functional Map

功能規格書、產品規格書、系統分析、需求分析等等,是 PM 或 SA 或其他同事的工作,反正不是 UI 的工作,很多 UI 不願意去接觸這類文件,(就說了字太多圖太少設計人看不下去、有沒有懶人包?)但看不懂這些文件的 UI 絕不能被稱為好 UI…連這個軟體要做什麼都不熟悉、一知半解,要怎麼說服別人設計的介面是適合這套軟體(或網站)的好介面?

我的選色技巧
我的選色技巧


Pochade 我愛用的截色 App

最近在工作上遇到關於配色的大難題…公司 LOGO 是深藍+亮橘,但要做的專案和股市看盤有關,所以要加入紅色和綠色,要求官網、網頁版系統、Desktop App、Mobile App 都要一致性、能讓人一眼就看出來這是該公司的產品,要有企業形象,一定要用上企業色。偏偏扯到「股市看盤」就不會只有兩條線在畫面上跑這麼簡單…

Responsive Web 抱怨篇

老實說、自從我一頭栽進 Responsive Web 的世界,又接觸 Bootstrap 後,很久沒去思考「在 Responsive 上我還能玩些什麼花樣」。有人跟我提過 Bootstrap 雖然好用、但也限制許多可能性,所以他們不喜歡。我倒認為它只是項工具、要在網頁上套用它就必須遵循它的規則。

互動設計概論

什麼是互動設計?

互動設計這個詞這幾年很常見,包山包海感覺上只要是各種媒體上看到會動都可以叫互動設計。有一種說法是「設計出互動產品,提供人類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使用」,更詳細的解釋則是「互動設計是人類互動及溝通上的空間」。它是一種以使用者的需求與經驗為出發點,創造出人類與科技的完美連結。 IDEO 創始人在 1984 年的一次設計會議上提出,他剛開始將互動設計命名為「軟面」(Soft Face),但這名字很容易讓人想起當時流行的玩具「椰菜娃娃」,後來將名字改為「Interaction Design」。從 Soft Face 這個最早期的命名方式可以看的互動設計的特性:沒有規則可讓人任意塑造扭曲、是在最表層如臉孔一般的存在。

反應與提示

8.jpg
在易用性原則裡,系統狀態的能見度、辨識而非記憶這兩點與「反應」有關。在操作 App 時,「反應」扮演著重要角色,它有著引導使用者至下一步的功能,幫助使用者理解目前狀況、繼續操作。在 iOS 上,常見的反應有數種:視覺、聽覺、觸覺。點擊某個按鈕,按鈕會變成被擊中凹下去的樣子,輸入正確會聽到叮叮的成功提示音,操作錯誤或失敗手機會震動並聽到嘟嘟的錯誤提示音等等。如果對於 App 的「反應」置之不理,使用者就無法知道自己操作的結果,對於自己的操作產生疑慮、逐漸失去對這個 App 的信賴度。

各種狀態與突發狀況

即使畫了非常精細的 UI FLOW、每一頁 Wireframe 旁也寫上詳盡的註解,但在專案後期 RD 仍是發現許多在前期規畫階段沒有被考慮進去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有一種可能性是漏了思考「各種狀態」和使用者的「突發狀況」。這會導致開發時程延後,因為訂定的規則不夠準確而再次召開討論會議確認細節。甚至發現此路不通但該功能已經做下去了無法修改進退兩難的情況。

Portrait 和 Landscape,談螢幕方向

直式螢幕稱為「Portrait」,橫式螢幕「Landscape」,頁面會依照橫直螢幕不同而改變形式的作法稱之為「Auto Orientation」。不管是 iPhone、iPad、還是 iPod,它們都是長方形的,一般情況下會直式使用,但某些情況就會轉成橫式更為合適,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遊戲類。什麼情況下會轉橫使用?橫式和直式的頁面樣子是否會不同?要怎麼調整呢?從 iOS 內建的 App 就可以發現數種切換模式與其代表的功能。

App 切圖檔案命名方式


一個 App 通常會有很多張切圖,不管是 iPhone 需要 1x、2x 圖檔,Android 需要至少 3 種 hdpi、xhdpi、xxhdpi。在龐大的切圖數量下如何讓負責套圖的 RD 快速找到所需圖檔,檔名的命令方式就需要雙方統一格式方便大家作業。

無損圖片的介面製作方式(下)

之前在無損圖片的介面製作方式(上) 提到製作 App 介面時會面臨各尺寸螢幕解析度不同的問題,PSD 需要放大縮小使得最後產出得切圖模糊失真。本文將介紹智慧型物件、智慧型濾鏡、在ai畫好、貼到ps的技巧、遮色片、調整圖層等不同的技巧。

無損圖片的介面製作方式(上)

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被用來設計 APP 介面軟體為 Adobe 的 Photoshop 和 Illustrator。Illustrator 屬向量軟體,不管再多次的放大縮小,向量圖的質量不會因此改變。Photoshop 是繪圖影像處理軟體,像素圖片一經放大縮小後畫質會變差,偏偏目前 iOS 需製作 2 種、Android 至少也要作 3 種尺寸的圖檔,有時候還會有不知道哪邊來的交辦要 UI 協助製作「等身高大 iPhone」。為了提升畫面的精緻度(和對付這種強人所難的需求),還是盡量以無損圖片方式製作圖稿、運用比較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