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經驗藏寶圖:創建人物
相信各位應該看過前一篇「使用者經驗藏寶圖:敘述故事、找出中心思想
」了,也相信一定有人用鼻孔噴氣:什麼鬼話連篇,拿灰姑娘出來當例子,小孩子玩家家酒。這個階段我就認真寫好了…在「創建人物」這個階段,其實就是研究方法 Persona (人物誌),都把研究方法拿出來講了,夠認真了吧!
Responsive Web 抱怨篇
老實說、自從我一頭栽進 Responsive Web 的世界,又接觸 Bootstrap 後,很久沒去思考「在 Responsive 上我還能玩些什麼花樣」。有人跟我提過 Bootstrap 雖然好用、但也限制許多可能性,所以他們不喜歡。我倒認為它只是項工具、要在網頁上套用它就必須遵循它的規則。
使用者經驗藏寶圖:敘述故事、找出中心思想
雖說很對不起邀我來參加聚會的主辦單位,但 UI 和 RD 擅長的領域差不多就是聖母峰和馬里亞納海溝的差別。為了不浪費這段人人都在補充新知我卻蹲在旁邊玩保衛蘿蔔2的時間,還是來寫點文章表示我也有努力好了…根據這張藏寶圖的順序,就來談談「敘述故事」、「找出中心思想」。
避免將互動設計等同於介面設計,了解兩者差異
每次看到設計師只關注畫面美觀,忽略使用者互動,
我都想說:「別只顧著外表,內在互動才是關鍵!」
製作過程:Anna Sui Wallet
Icon Design:My Wallet
真的讓我拿到 Dribbble 帳號了,為了感謝大家的支持(喂)我把創作過程和思路放出來。簡單來說呢就是硬上、沒什麼華麗麗的技巧,不停加圖層加高光加陰影…畢竟這是我第一顆刻這麼細的擬物風 icon,之前都在接案公司工作、哪來 30hr 的時間慢工出細活。(大概是做習慣 iPhone 和 Android 的 App UI,凡是製圖我都優先考慮向量格式,即使這 icon 不可能上架,我還是做成向量格式,至少邊緣乾淨銳利漂亮。)Dribbble:ANNA SUI wallet
開發前的冷靜思考:你的App點子真的獨特嗎?
每次聽到有人興奮地說:「這點子太棒了,肯定大賣!」
我都想潑盆冷水。
在開發前,先冷靜評估市場與自身能力,別讓熱情蒙蔽了理智。
App設計中,反應與提示真的不重要嗎?
每次看到 App 沒有任何反應或提示,我都想問:「這是要我猜嗎?」
設計中,適當的反應與提示,能讓使用者操作更順暢,體驗更佳。
Icon Design:My Wallet
總時數超過 30 小時,超過 100 個圖層。逼我換 MACBOOK PRO,還得加滿 RAM。舊 AIR 跑不太動。希望有人可以因為這顆 icon,分我個 Dribbble 的邀請碼。(真的拿到了!感謝 Mike Bronk
)
使用者經驗藏寶圖:設計師不可不知的開發流程
每次專案開發,總覺得像在尋寶。
但沒有地圖,怎麼找得到寶藏?使用者經驗藏寶圖,就是我們的指引,
帶領團隊從構想到設計,順利抵達終點。
扁平化設計:斜陰影
常常在扁平化的 icon 上看到斜陰影效果,要製作這個效果有很多種方式。網路上的教學文也很多種,我就挑了比較簡單的作法來實作順便 PO 自己的作法了。可以結合厚度、讓 icon 更潮。(沒辦法、現在就是流行扁平化、厚度、斜陰影。)
扁平化設計:厚度
這張是 512 x 512 px 的 iOS Desktop icon 原始圖檔,可以看到在我放在 photoshop 分類中關於扁平化設計系列文章所製作出來的效果。高光線真的很重要,細細一條就能帶給人「厚度」和「轉折」的視覺效果。
扁平化設計:折頁
翻頁效果也是很常見的扁平化小技巧,簡單幾個步驟就能完成了。請接著扁平化設計:高光、陰影
繼續做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