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設計的方法

叫「設計的方法」書名的有好幾本,我指的是 The Design Method: A Philosophy and Process for Functional Visual Communication (Voices That Matter) ,作者 Eric Karjaluoto 。不只詳細說明設計開發流程的各階段工作任務,還舉了許多實例,並點出設計師常見的通病,是本設計師必備的書。

有簡體中文版的 人民邮电出版社优秀图书:设计的方法

我被這本書打臉打得有點腫,很多「妳怎麼不知道」或是「虧妳還自認設計師」的部分。讓我重新思考自己對設計的定義是什麼。

設計是什麼?

設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不管問幾次這問題,我都會回答這個答案。看完這本書後才察覺並思考這句話的蘊含有多深。

設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a.1. 問題是什麼?

a.2. 怎麼找到沒被發現的問題?

a.2.1 透過各種研究方法來找出沒被發現的問題。

a.2.1.1 怎麼確定透過這個研究方法所發現的問題是對的?

b.1 設計可以怎麼解決問題?

b.1.1 透過什麼方法、手段來解決問題?

c.1 怎麼確定問題被解決了?

c.2 為了解決這問題,需付出多少代價?

c.3 有沒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反而製造新的問題?

c.4 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設計師指的是「思考這些事的工作者」,絕不只有視覺和畫圖,視覺不過是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其中一小小小部份。扣除真正在做研究而不是學畫圖技術的碩博士課程,大學與高職有多少教育和訓練在培養設計師怎麼思考?(大概不到10%吧,但也可能是我課翹太兇其實學校有教。)

出了社會,真的有在思考問題的本質的設計師又有多少?有辦法一連串追到源頭、找出真正起因的設計師又有多少?

為什麼我們明知不合理,卻又照做?

  • 「所以说我总是做两个版,他总是会选花的那个….更简洁功能性强的不选。」
  • 「老板拍脑门就是圣旨。」
  • 「理念喂狗,过程献祭,企划烧纸。」
  • 「小公司就是 需求 - 结果 没有过程。」

這些是群裡聊天常見到的對話,痛恨各種修改、不聽解釋、沒有開發流程的情況。但問他們對這種無限修改的問題做了什麼解決方法,往往得到消極的回答。

  • 「在小破公司自恃清高做设计,只会让boss觉得烦然后炒鱿鱼。」
  • 「有些抗争是无谓的,小公司。」
  • 「就好像一开始不管多渣的客户都接 等到有了发声的资本了 才能说 这个我不做的。」
  • 「实际的情况是,开发东西已经做完了,回头发现用的免费模板风格不统一,然后才想起来要设计调整。」

嗯,換做是我,我也會選擇隨波逐流,至少在前幾年還得靠 104 找工作的時候會悶聲做事。就算到現在也會選擇提出忠告,不聽就算了的方式求一席之地,這不是位專業設計師該有的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如果設計師的職責就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那我所採取的放生沉默根本就不該在選擇方案內。

這是看完這本書的想法。

Burn your portfolio 用輕鬆的文字說出一位設計師該準備好的心態和面對困難可以採取的行動。 设计的方法 擺明了告訴你「我就是這樣做」。

兩本書都注重同一個點:最大的困難絕對不是技術不足,而是對客戶的溝通不夠深入。

设计的方法 完整說明作者的思考邏輯方式,也給了許多例子。拿自己做過的案例回來反省一整個就是慚愧,我根本沒有好好理解什麼是設計師,也沒有認真思考設計師的本質

只有在理解這兩個問題後,才能在前述的不合理環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吧。沒有設計師滿足於各種修改的不合理環境,卻很少設計師能夠跳出抱怨,去做出實際行動試圖改變。我也習慣性停留在舒適圈裡,漠視身為設計師的本份。

其實看完這本書在整理筆記時心情很複雜,經驗歷練和文學素養沒好到能讓我把這些片段想法化成文字,需要自己閱讀此書和體會了。(快祈禱一下繁體中文版,負責此書的簡中版譯者實在…orz)

Akane Lee

Akane Lee

如果設計師能和工程師順利合作,那麼老公也就能準時下班了吧!因此努力分享 UI 和 UX 方面的知識、技術、各種踩過的坑與心得。

Comments

wav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Press ESC to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