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盲者使用的配色檢測法
色盲者使用的配色檢測法


Contrast-A: Find Accessible Color Combinations 是個很不錯的配色網站,我主要是用它測試在色盲者眼中的顏色會是什麼樣子,是否通過 WCAG 2.0。

iOS Guideline 怎麼看?(1)
iOS Guideline 怎麼看?(1)


這是給 UI 看的教學。發現太多人不看Guideline…基礎問題問了又問,明明官方文件擺在那。就算英文看不懂,Google 打下去對岸有很多翻譯成簡中版的。最最少留意一下尺寸吧?(這次的 iOS7 官方文件省略很多沒寫到、建議回頭去看看 iOS6 的Guideline,兩份加起來比較紮實。)

初學者的 Mockup

在畫好 Wireframe、定版後,就可以依照線框稿內容製作 Mockup 了。Mockup 有很多種說法,我當它是視覺稿,所有跟視覺有關的部份都會在這個階段產出。能夠用來製作 Mockup 的軟體有很多種,最大宗的就是 Photoshop。之前的文章都會說提升 PS 技巧,其實指的就是製作 Mockup 的能力,字體設計、按鈕樣式、扁平化、擬物風等等。

標示色碼的方法
標示色碼的方法


在寫標示文件給 RD 前,先來了解一下何謂「色碼」。常見的色碼有幾種:HSB、RGB、CMYK、HEX…等等。各種色碼運用場合皆不相同,理解後再來看看 Android 和 iOS 需要什麼。

8px 後續,模糊
8px 後續,模糊

8px那篇引起很多回應,我想這要從幾個角度來解釋。UI 口中的「糊」和 RD 眼裡的「糊」是有差的。圖片會糊的原因分成幾種:

  1. 小圖放大會糊。< 這是廢話,BJ4。
  2. 大圖縮小會糊。< 一定有人想問為什麼。
  3. 就算是向量檔,只要像素沒有對齊一樣會糊。
  4. PX 非整數。< Pixel 沒有0.x 這種數值。
關於 8px

淘寶網的官方Blog有篇「一张图解释手机端8px原理 」,簡單來說就是把 iOS 和 Android 放在一起比較。同時探討 1x、2x、ldpi、mdpi、hdpi、Xhdpi、xxhdpi 的尺寸與解析度。本文就以我個人角度提出看法。(圖片取自 Android - Devices and Displays

學習UI/UX的四大重點

關於剛踏入業界需要準備什麼、或是想轉換跑道需要具備哪些技能,選擇 UI/UX 這條路就是要有包山包海的心理準備。大致上我會把它劃分成四大類,理論、實踐、技術、品味。這四類缺一不可。

使用者經驗分層元素
使用者經驗分層元素


想了解 UI/UX,就一定要了解這張圖,這是 Jesse James Garrett 在 2000 年發表的使用者經驗元素一書中所提出:使用者的經驗可分成抽象到具體,也就是由策略、範圍、結構、骨架、表層所構成。圖片上有原作者的說明大家自己看吧。

我的 UI/UX 設計入門方式

自從開了這個 BLOG 後,好多人都問我這些關於 UI/UX 設計的技術是從哪裡學到的。就台灣來講這個領域太新了,剛入行的時候只能夠自學,缺少很多資源,通通靠自己摸索,所以我希望能整理出一套系統性的 UI/UX 教育方式,但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靠下班後的空檔根本不夠,頂多寫寫 BLOG 讓大家加減看。目前我不想把 UI/UX 硬拆成兩塊,雖說這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有關聯的,不能說我只想做這個其他連碰都不碰,很快就會陷入窠臼遇到瓶頸。大概是因為我喜歡規劃分析、但又不想放棄能做漂亮炫圖的機會吧。

反應與提示

8.jpg
在易用性原則裡,系統狀態的能見度、辨識而非記憶這兩點與「反應」有關。在操作 App 時,「反應」扮演著重要角色,它有著引導使用者至下一步的功能,幫助使用者理解目前狀況、繼續操作。在 iOS 上,常見的反應有數種:視覺、聽覺、觸覺。點擊某個按鈕,按鈕會變成被擊中凹下去的樣子,輸入正確會聽到叮叮的成功提示音,操作錯誤或失敗手機會震動並聽到嘟嘟的錯誤提示音等等。如果對於 App 的「反應」置之不理,使用者就無法知道自己操作的結果,對於自己的操作產生疑慮、逐漸失去對這個 App 的信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