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清單:Wireframe
既 Funational Map 和 UI Flow 後,終於到來回修改最多次的 Wireframe 階段了。比起 Funational Map 和 UI Flow,這應該是最多人會接觸到的「規劃」。同時也是最花時間、圖片說明量最大的部份。在這階段修修改改總比都在畫 Mockup 或套程式了才在修改來得輕鬆省力。
工作清單:Functional Map
自從看過 Burn Your Portfolio: Stuff they don’t teach you in design school, but should 這本書後,就想整理個工作清單出來。工作流程這回事通常是公司訂的很難更改,但自己的工作領域內弄個 SOP 、整理出標準作業流程和待辦清單是被允許的。就從 Functional Map 開始吧。
iPhone 6 及 Plus 製圖建議
iPhone 6 和 Plus 新機一發表,群裡就有人跑來哀號說老闆叫他準備 iPhone6 的適配,可現在什麼文檔都沒有完整啊!在很多細節不明的情況下,我只能建議這種最保險安全的作法:做 @1x,放大給 @2x 和 @3x 用。以下情境預設為做一套 Mockup 要切出各種尺寸的圖。
iOS Guideline 怎麼看?(1)
這是給 UI 看的教學。發現太多人不看Guideline…基礎問題問了又問,明明官方文件擺在那。就算英文看不懂,Google 打下去對岸有很多翻譯成簡中版的。最最少留意一下尺寸吧?(這次的 iOS7 官方文件省略很多沒寫到、建議回頭去看看 iOS6 的Guideline,兩份加起來比較紮實。)
初學者的 Mockup
在畫好 Wireframe、定版後,就可以依照線框稿內容製作 Mockup 了。Mockup 有很多種說法,我當它是視覺稿,所有跟視覺有關的部份都會在這個階段產出。能夠用來製作 Mockup 的軟體有很多種,最大宗的就是 Photoshop。之前的文章都會說提升 PS 技巧,其實指的就是製作 Mockup 的能力,字體設計、按鈕樣式、扁平化、擬物風等等。
PS 色彩管理與解析度設定
關於螢幕有太多學問,以 UI 的角度來談談給 UI 用的 Photoshop 螢幕設定吧,就「色彩管理」和「解析度」的部份。本文參考 Colour management and UI design 和 Designing for Retina display, part two 所寫。
8px 後續,模糊
8px那篇引起很多回應,我想這要從幾個角度來解釋。UI 口中的「糊」和 RD 眼裡的「糊」是有差的。圖片會糊的原因分成幾種:
- 小圖放大會糊。< 這是廢話,BJ4。
- 大圖縮小會糊。< 一定有人想問為什麼。
- 就算是向量檔,只要像素沒有對齊一樣會糊。
- PX 非整數。< Pixel 沒有0.x 這種數值。
關於 8px
淘寶網的官方Blog有篇「一张图解释手机端8px原理 」,簡單來說就是把 iOS 和 Android 放在一起比較。同時探討 1x、2x、ldpi、mdpi、hdpi、Xhdpi、xxhdpi 的尺寸與解析度。本文就以我個人角度提出看法。(圖片取自 Android - Devices and Displays )
學習UI/UX的四大重點
關於剛踏入業界需要準備什麼、或是想轉換跑道需要具備哪些技能,選擇 UI/UX 這條路就是要有包山包海的心理準備。大致上我會把它劃分成四大類,理論、實踐、技術、品味。這四類缺一不可。
免費切圖神器:Cut&Slice me
整個開發流程中我最愛的就是切圖部份了,這表示改得要死的 Mockup 終於過關了喔耶~就來分享一下切圖神器吧,業界最知名的有 2 套,功能有些不同,比較複雜的這套是免費的 Photoshop 外掛,先從免費的開始講起吧。
自學UI/UX設計,真的能成功嗎?我的親身經歷分享
每次有人問我:「UI/UX 設計怎麼入門?」
我都想說:「先別急著開軟體,從 Guideline、手繪、閱讀新知到資料搜集,打好基礎,才能走得更遠。」
App 切圖命名真的不重要嗎?
每次看到設計師命名的「最終版_final_final2.png」,我都忍不住想翻白眼。
切圖命名沒規範,RD 找圖像大海撈針。
想讓專案順利進行?統一命名規則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