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F1 方向盤看使用者經驗


這是F1賽車的方向盤,可以看到儀表板上各式各樣的按鈕或旋鈕。
原文連結:An Inside Look at the Insanely Complex Formula 1 Steering Wheel

其中一段說道:

以上這麼多功能,還不包括 LCD 上可顯示的多頁資料。然而資訊多不一定好,所以多數車隊都讓車手選擇自己想用的方向盤-只含基本資訊的舊型或 LCD 的新型。但 LCD 型具有特別優勢是車手可以準確得知車子狀況,這也救了 Mercedes AMG Petronas車手 Nico Rosberg 一次,他在中國賽前就發覺遙測系統故障。工程師因為無法得到車上資訊,需要 Rosberg 不斷回報油耗與其他資訊。Rosberg 最後終於被逼煩了,靠自己完成賽事,並且跟在隊友 Lewis Hamilton 之後得到第二名。

因為新版 lcd 能夠有很詳細的資訊回饋,所以最終 Rosberg 可以不靠工程師回應而完成賽事,傳統資訊不足狀態可能很難做到這點。

(感謝友人 Edwin 翻譯與說明。)


影片:Nico Rosberg 和 Lewis Hamilton 說明他們在 2013 賽季使用的方向盤 (只含基本資訊的舊型)。

在 1:00 處,可以聽到按下按鈕時響起非常清脆的喀聲。以現今的科技絕對作的到無縫、無聲、甚至把方向盤上的所有按鈕都改成觸控或是其他更高科技的方式去處理,但為什麼他們不這麼做?

為了手感上的操作回應。

觸控螢幕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手感」,賽車手在命懸一線的緊張賽道上,稍分神個 0.1 秒都有可能釀禍,若改成觸控螢幕將逼使賽車手低頭確認每個按鈕的位置。


這張圖是賽車手握住方向盤的樣子,可以看到他為了牢牢抓握住方向盤,大姆指不可能像握 PS3 手把一樣、放在類比香菇鈕上。甚至姆指下方還有個橫槓能減少滑動、能把方向盤握得更穩。


換個角度來看,按鈕控件並不只存在方向盤中央部份,雙手大姆指上方各有數顆按鈕。


近一點看,按鈕完全走復古路線,但壓下去的手感反應可以讓賽車手不用低頭就確定自己真的有按壓到。在戴著手套的情況下,需要更誇張的操作回應。(這種按鈕機構簡單、維修容易、出錯率低。)


回到這張 LCD 的新型方向盤圖,原文有提到各個按鈕的作用。可以想像一下對賽車手而言、最好按不易誤觸的會是哪兩顆按鈕。(最好按的按鈕一定會放最重要或最常被用到的功能。)

左上黃色 N 按鈕:從一檔或二檔切到空檔。
右上紅色 PL 按鈕:啟動維修站賽道限速功能,將車速限制在特定維修站賽道速限內,通常為時速 100 公里。(Pit Lane 開進 Pit Stop 維修站專用的賽道。)

黃色 N 按鈕跟過彎、煞車有關。賽車道上有許多彎道,對車手而言快速切換檔是非常重要的功能。而紅色 PL 按鈕跟進維修站有關,一場賽事下來不可能完全不進維修站,需要換輪胎、調整風阻等等,在分秒必爭的情況下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功能。(老公:Vettel 有一次一場賽事只進過一次 pit,跑完還很高興的鬼吼鬼叫XD )

從 F1 的方向盤裡,可以看到各個小細節對賽車手的影響,使用者體驗其實比大家所想像的更為重要。當所有人做出來的成品都差不多的時候,在這些地方的細心往往就是影響成敗的重要關鍵。不要再覺得使用者體驗不重要了,如果可以無視的話、為什麼車隊要在方向盤上下這麼大的心力呢?

(圖片取自 Formula One™ Insights #6 (Steering Wheel) – Get Street Smart with Lewis Hamilton and Nico RosbergAn Inside Look at the Insanely Complex Formula 1 Steering Wheel

補充:0.1 秒對車手的重要性

F1 賽車平均時速超過 200 公里,以 200 公里計算,表示 1 分鐘大約要跑 3.333 公里、每秒跑 55.5 公尺。所以 0.1 秒可以跑 5 公尺以上。

如果以我蜜月旅行去的 2012 新加坡夜間公路賽來舉例的話,0.1 秒就可以決定你是車開在路上、還是已經撞牆了。

單圈長度:5.093公里
比賽圈數:61圈
比賽總長度:309.453km

也就是說,每圈只要落後 0.1 秒,61 圈後就輸人 6.1 秒了,大概是 340 公尺吧。(那還要跟人搶什麼第一名啊?)

Akane Lee

Akane Lee

創意要能實現,設計才能上線,不然會和工程師吵到理智斷線

Comments

wav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Press ESC to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