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UX 相關工作職責參考

很多學員跟我反應,104 人力銀行只有包山包海的工作,沒什麼專業可言,很難找到自己適合工作。我會說是自己想做的工作,錢有給足,管他職稱掛什麼

但比較常見的是,內容不符,不管是職稱、職務、還是薪水…

設計各領域重疊性非常高,沒有絕對楚河漢界劃分黑白,要做的事就那些,看是由誰去做而已。而且同樣職稱會因產業不同而負責不同工作,比如產品設計師。

必備技能如基本 UX Sense(知道什麼是 UX,知道易用性等等),Page、Keynote、記事本那種基本文書簡報軟體就別提了。

UI 設計師

最常見的職缺,不過「UI 設計」範圍非常廣,50人以下小公司開 UI 設計師我覺得勉強還行,工作可能不需要切這麼細。員工數多的公司還開 UI 職缺,這公司不重視設計吧?

UI 設計包含互動設計、資訊架構、視覺設計、動作設計,這 4 項每一門都是很深的學問,大公司還喊著說要找 UI 設計師,在喊的其實是 4 合 1 沖泡式咖啡,看一小包賣多少錢而已。大概就像「徵 Android/iOS/Web 工程師」,開多少才找得到能用的人?

台灣喊著找 UI 設計師 ,大多數在找負責畫 Wireframe 的平面設計師,還很莫名其妙的要求 UI 設計師要會 HTML、CSS、JS。

喂、網頁設計師和前端工程師咧?要求要會 HTML、CSS、JS 想幹嘛?少給錢?UI 設計師會 HTML、CSS、JS 是加分條件,不該被列為必備。(但若想當上資深…還是要學一下。)

不然去招個網頁設計師啊,網頁設計師要求 HTML、CSS、JS 理所當然。UI 設計包含互動設計、資訊架構、視覺設計、動作設計,可沒包到寫碼。

UI 設計包山包海,產出也包山包海。Functional Map、Flow Chart、UI Flow、Wireframe、Mockup、切圖、標示文件、Prototype,被叫去做使用者測試寫報告我都不意外。

因為要做一堆文件,需要會操作的軟體也一堆。Photoshop 或 Sketch 或 Illustrator 之類;Xmind、Axure、Omnigraffle…

需要懂 RWD、Android、iOS Guideline。(雖然我覺平面設計技能比較吃重…)

如果會 HTML、CSS、JS 等相關技術當然加分,有可能最後變成包山包海,在 UI 設計上會進步很多,剛好學一學跳槽加薪。能跑 UX 研究、訪談使用者也大加分!可是職缺如果包 HTML 又包 UX,八成大坑需要新鮮肝又沒預算。雖然多學一點有好處,但熬那段時間會很苦很不爽。

網頁設計師

最容易和 UI 設計師搞混的一群人。網頁設計師,那要不要負責設計 APP 介面啊?他們可能會包下 UI 和 UX 的工作,但專注在 Web 這個平台上。

不過台灣找網頁設計師,就是在找「會寫網頁的美工」;找前端工程師,大概就是在找「會畫 Mockup 的碼農」。差別在主要技能和次要技能罷了,但會畫 Mockup 的碼農薪水比會寫網頁的美工高不少。

參考 Re: [請益] 網頁設計師及前端設計師的差別

產出:Functional Map、Flow Chart、UI Flow、Wireframe、Mockup、切圖、HTML、CSS、Javascript、JQuery。

因為專注在網頁上,所以從需求開始到最後網頁檔產出可以一條龍作業,自己從頭做到完工可以減少很多溝通落差。但就不能像 UI 設計師一樣,因為要交東西給 iOS/Android 工程師,做爛掉還可以裝死推給工程師說他們技術不到位所以辦不到。

Photoshop 或 Sketch 或 Illustrator 之類在設計師身上都跑不掉,必備。寫網頁如 Sublime、Vim、Atom 之類,給個記事本也寫得出來但不要這麼苦啦。

需要懂 RWD、W3C。任何可以二轉當 F2E 的技能都算加分條件…如果會 SEO、能做 UX 研究更搶手。但全包公司不見得會給比較多錢。

扣分:在履歷表附上 Dreamweaver 證書。

互動設計師

研究使用者行為、畫 Flow Chart、Wireframe 的人。

中國那邊找交互設計師的工作很多,還是「純交互」,台灣很常寫什麼「UI/UX互動設計師」…UI 設計就包互動設計了把互動寫這麼大幹嘛?

等等,我發現為什麼很多公司會寫「徵UI/UX 互動設計師」了,不會把「互動設計」當成「有動作、有動畫使用者可以玩、戳下去有反應」這回事吧?

互動設計師需要了解和確立產品的行為模式(對內)。包含語言、視覺呈現、物理對象或空間、時間、行為。

參考 What is Interaction Design?

因為在研究使用者的行為,要負責產出 Flow Chart、UI Flow、Wireframe,有時做做 Prototype 測試使用者的操作也是互動設計師的工作,所以職務基本條件和 UI 設計師類似,但強化「邏輯」這一塊。

資訊架構師

研究使用者會怎麼找到他要的內容,畫 Flow、Wireframe 的人。(和互動設計師都需要畫 Wireframe,但出發角度不同。)

使用者會透過系統組織、導覽、標籤、搜尋的方式,找到他要的內容。

  • 系統組織:內容的各種分類階層。
  • 導覽系統:使用者如何在內容中移動。
  • 標籤系統:對使用者來說有意義的語言描述。
  • 搜尋系統:使用者會輸入什麼找到他想要的資訊。

參考 廣義的資訊架構,狹義的資訊架構:資訊架構師在台灣

必備技能基本和互動設計師差不多,很吃邏輯歸納,但這個職務特別要求語言能力。不是我在瞎扯,教那麼多學生,發現普遍最有問題的都不是邏輯,是中文表達。

看那個「標籤系統」,語言能力不夠好,怎麼寫出讓使用者秒懂的文字?

動作設計師

Motion designer,或翻譯成動態設計師。(資訊業和遊戲業的「動作設計師」職務完全不同。)

早期寫為 Motion Graphics Design,指的是平面設計的圖像,加上時間的概念。但慢慢改稱為 Motion design。

資訊業和遊戲業的「動作設計師」職務完全不同,資訊業的動作設計師主要工作在使用動畫簡化互動的複雜性、讓使用者容易理解操作,也和 Animation(動畫)完全不一樣。

除了圖像軟體,動作設計師依產業不同,可能會接觸到 3D 軟體、影片處理軟體、甚至聲音處理軟體。

(國外有專門的聲音設計師,但台灣資訊業目前極少見,暫不列入。)

視覺(傳達)設計師/平面設計師

畫 Mockup 的那個人。(可能不會切圖,但最好學一下。)

和平面設計師工作極為相似,爬一堆文據說視覺設計比較偏藝術、想傳達點「形象」,平面設計走實用路線,但大家都講的十分抽象,

我自己比較喜歡這篇文的說法: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aphic Design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s?

該文作者認為視覺設計比較大範圍、全面性,包含到廣告、行銷、攝影、插畫等等。平面設計則特化單一領域技能,以圖形元素為主。

PS、AI 跑不掉,3D 軟體也有可能,對色彩學、字學、圖學要求較高。但平面設計師比視覺設計師更強調「印刷」這部份。平面設計師在印刷領域的專業性是本文所有職務中最深入的。

UX 研究員

做使用者研究、產出一堆和使用者相關數據、研究報告的的那個人。

需要訪談使用者、做使用者測試,具備製作 Prototype 的能力。並且要能整理、解讀數據、產出報告。

比較沒有爭議的一個職務…除了有些公司要求這職務需制定產品走向、公司營運方向之外。就讓個披白袍的傢伙好好做他實驗人員的工作不行嗎?

工作通常在訪談使用者,觀察使用者、做測試、寫報告、寫企劃案、做簡報、做問卷…因應數據難度可能還要會點 Excel …

UX 設計師

沒有 UX 設計師這種職位!

自從我看過 Peter Merholz 寫的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UX Design
文章後,我思考了很久。如果說「策略」是設定計劃和方法,「設計」是策略的執行。那 UX「設計」師他在做什麼?

Peter Merholz 說 UX 設計其實是互動設計資訊架構。UX 策略其實是產品的一部份或是商業策略。

想想人們研究 UX 在做些什麼、UX 如何改變產品走向…UX 策略在做的事不過是另一種產品策略?或者,可以看這篇文,有不同的聲音:What is UX Design? 15 User Experience Experts Weigh In

(不過業界稱呼習慣了,就這樣吧~)

UX 策略師

資深人士才幹得了的工作。要負責從一堆資料中找到產品未來走向、並規劃未來公司內部在 UX 方面的發展計劃、跨單位跨部門合作、和利害關係人開會…需要極強的統籌、規劃、溝通能力。

不管對公司內部願景制度、產品開發流程、還是對外部市場、使用者需求,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瞭解。看國外不少轉任 UX 策略師的人之前是資深的互動設計師、資訊架構師或 UX 研究員。

可以想成專門解決產品開發、設計流程、行銷規劃、商業策略方面問題的顧問。

更詳細職務內容可以看 什麼是 UX Strategist?

(有的集團員工人數眾多,可能會有「產品策略師」這個職務,他有點類似 UX 策略師,但範圍小得多,專注在「產品」身上。)

職稱掛「策略師」應該整天都在開會(無誤)。

產品設計師

設計和策略是兩件事。「策略」是設定計劃和方法,「設計」是策略的執行。

產品策略師需要考慮各個產品的發展可能性、潛在客戶、競爭對手,考慮成本、售價等等。產品設計師依照產品策略師擬訂的計劃執行特定工作。

(同樣都叫產品設計師,工業設計的產品設計師和資訊業的產品設計師完全不同。)

Applied UX Strategy, Part 2: The Product Designer

是說爬了一堆文,我覺得產品策略師和產品設計師還是被混在一起談。就目前理解到的,照職務切的很細的流程可能會是這樣:

UX 研究員運用各種研究方法研究使用者,產出數據,把報告書拿給 UX 策略師。
UX 策略師分別站在各種不同角度如商業、成本、使用者、開發等分析報告書,從中研擬出未來公司願景、商業模式、產品願景…等大方向(戰略)。
產品設計師思考 UX 策略師擬定的方向,規劃出實現的方法和手段(戰術)。
透過產品設計師規劃出來的實行方法,互動設計師、資訊架構師、視覺設計師、動作設計師、(還有PM、RD)等人要上第一線開工。

UX 研究員:「這是我們研究使用者、市場、產品、測試、!@#$%…等等所產出的 N 份報告。」
UX 策略師:「我們因為 A+B+C+D+E 等原因所以需要吃掉大象。」
產品設計師:「因為要吃掉大象,所以我們首先吃左腿,必須在 6 個月內吃掉,要先這樣吃、然後那樣吃…完成後再吃右腿…」
互動設計師、資訊架構師、視覺設計師、動作設計師:「叉子吃、筷子吃、湯匙吃、吃吃吃…」

(大概是這種感覺吧。)

UI/UX 設計師

歡迎參考我之前寫的 找份正常的設計工作真難 ,各種奇葩職務要求。

大概就像「全棧工程師」一樣吧,包山包海包生子,偏偏台灣開最多這種職缺。1 個人包 5 人份工作,只要給 1 人份薪水,好划算。

新創公司、小型公司不需要區分這麼細的工作也就算了,百人以上規模開啥 UI/UX 設計師職缺?薪水還給那麼點?

「我們不重視設計就是間傳產跟著潮流開了這職缺其實也不是很想要你太專業不過滑鼠點一點也能做得出來只是沒空你來公司也不過來當美工打雜做簡報畫 DM」。

互動設計師+資訊架構師+視覺設計師+動作設計師+網頁設計師+前端工程師+UX 策略師+UX 研究員。有這種能耐全包的人早就出國去或自己開公司了,年薪百萬我都覺得在糟蹋人。

看到職缺上寫著要求獨立思考的能力、能自我學習,我都會覺得公司說的是:「我們很忙沒空帶新人你自己看著辦。」

「獨當一面」我覺得是「這裡有個坑需要人來填,但公司沒辦法提供你什麼資源幫不上忙,就靠你的經驗了」。

寫「具美感」這種條件,誰知道你的美感是公家單位那種、還是伊藤潤二那種?

要求「冒險挑戰精神」更可怕,跟你說我們公司內部有各種雷要你去掃、有各種獸級客戶要坦、希望你不畏艱難。

「有創意」這點我也覺得非常有趣,創意不是問題,問題是公司怎麼輔助實現員工的創意?

寫太多 User Story ,看到「沒辦法驗證/驗收」的條件就會皺眉,公司開「能和各部門協調合作」這條件要怎麼驗收?驗收標準在哪?自由心證嗎?

(N 年前面試被問到「妳和工程師合作如何?」,我反問面試官:「都嫁給 RD 了你覺得?」然後就被錄取了。現在想想,要是當時我鬼扯一句「嫁給 RD 但離婚了」不就會被刷掉?)

很常有人傳訊問我找工作方面的困擾,我都和他們說,不要管職缺上開的條件寫什麼,稍微有點興趣就投履歷。對方的「熟悉」和你的「熟悉」是同個標準嗎?對方的「擅長」和你的「擅長」標準一樣?等到紙本過關通知面試,再來想要不要去,甚至被錄取了再來煩惱都不遲。還沒投履歷表就在想怎麼辦,也煩惱太早了。女友都還沒交到就在想小孩要念哪間大學…

最後,這篇舊文歷久不衰:教你一眼看穿職缺是不是雷

Akane Lee

Akane Lee

創意要能實現,設計才能上線,不然會和工程師吵到理智斷線

Comments

wav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Press ESC to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