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園區的食物很難吃,快比交大慘了。扣掉連鎖沒幾間環境乾淨又好吃的小店。中午吃了一間義大利麵,最基本的肉醬麵 $150 元,附自助式湯和飲料無限。飲料果汁加水調得很稀,玉米濃湯鍋裡滿滿黑胡椒,什麼味道都被蓋掉了。最後上來份量很多的一盤義大利麵,我卻什麼胃口都沒有。胡亂吃了幾口,和意料中的一樣,沒有蕃茄味、肉醬平淡,麵條普通,還咬到硬骨頭。
老公點了白酒蛤蜊麵,狀況更慘,整盤麵死鹹、滿滿的大蒜。沒有白酒味,連蛤蜊的味道都被大蒜蓋過去。
最後我們只吃了半盤後放棄,結帳離開了。(昨天晚上滿燒肉丼好吃多了!也是 $150元啊!)
使用者在意的點
南港軟體工業園區的餐飲業主力在中午吃飯人潮,上班族在意的是吃飽,還是好吃?我自己會選「好吃」。套回義大利麵身上,就會是「味道」而不是份量。比起擺盤精不精緻,我會更要求吃起來新不新鮮、合不合胃口、會不會咬一咬喀到骨頭。(因為咬到硬骨崩過牙齒,我對這點非常在意。)
色、香、味俱全才是好料理,其中並不包含「份量足」。那最重要的是色還是香或是味?
如果
- 色=視覺呈現
- 香=視覺以外的誘人因素
- 味=實用操作性
大家一定吃過聞起來很香,吃起來很難吃的食物,或是去了很貴的餐廳,侍者送上擺盤精美的法式料理,吃了第一口大失所望。也可能遇到跟我一樣,份量超足可是味道讓人沒辦法吃完只能放棄的餐點。少數幾次有遇過送上桌看起來一整個糟,吃起來卻很好吃的菜色(我不習慣整盤黑黑的福建炒麵,但很好吃喔!)。
同理,對 App 來說,重要的是色、香、味的哪一個?還是功能數量多最重要?
(我自己寧可吃不飽沒關係,起碼給我好吃的食物,總比難吃放棄浪費好多了。)
(咬到骨頭一定是操作到一半突然遇到 Bug 的感覺,這不是 Bug 是功能…唬誰啊!)
自己煮、去外面買現成、訂做
講 UI/UX 有點難懂,講吃的大家一定有經驗。嫌外面便宜的路邊攤食物太油太鹹不健康,買菜回家自己煮,結果煮出來不怎麼好吃,或是下班太累還要自己煮花太多時間不如去外面吃一吃再回家。點碗麵順便跟老闆說不要蔥、不要香菜、不要豆牙菜、醬放多一點之類。
UI 設計和吃飯也差不多了,看是要自己煮還是去外面買現成、叫老闆不要加蔥不要味精這種簡易客製化。路邊攤一定比較便宜、餐廳就是比較貴,但口味粗糙精緻與否一定和價錢有關。一分錢一分貨,東京咖哩和自助餐咖哩根本天差地別。(不代表便宜沒好貨,貴的也是有雷店。)
當然 UI/UX 不是自助餐,現成模組挑一挑就裝便當盒結帳,但買的人一定會挑自己喜歡、或對有益的菜色。回家邊吃邊對口味挑三揀四嫌太油之類。
使用者就是買便當的那個人,邊操作邊對 App 嫌東嫌西很正常。真的要像 60 元自助餐一樣,拿 A 的註冊方式、B 的文章版型、C 的操作選單、D 的會員中心湊一個便當,會好用順暢到哪裡去?我對自助餐的印象就是「過日子」而不是「過生活」的選擇,如果自己的 UI/UX 設計是這種自助餐湊菜色便當,會接受這種模式的是什麼樣的客群?
(當然也有貴到爆炸的自助餐,菜色會精緻很多。)
(無限修改次數大概就是吃到飽的自助餐吧,看是欣葉還是艾美寒舍的差別。)
份量多八成口味不怎麼樣
仔細想想,我看到主打「份量足」的餐廳,對它的印象都不是「精緻好吃」路線,反而認為是吃粗飽,甚至會對這種餐廳的口味打個問號、抱持懷疑態度。比如跳舞香水這類的甜點吃到飽,和 Laetitia 泡芙或 LIVE SWEETS TOKYO 東京半熟凹蛋糕比,哪邊比較精緻?(大部份吃到飽的店根本是讓一群人聊天用,不是去吃好料吧?)
究竟是「份量足」比較容易辦到,還是「好吃」比較簡單?對 App 開發來說,功能豐富比較容易辦到,還是易用精緻?有時候把 App 變成 食物 ,使用者體驗什麼的就很容易想像了。
App 醜一點、功能少一點沒關係,給我好用的 App 啊!
(醜太多也不行,吸引不了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