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識樣板作品集?面試設計師的小技巧

(這篇文想同時給找工作的設計師、和找設計師的面試官看。)

看到朋友在 FB 上寫著這樣子的感言,我跑去淘寶翻了一下…還真不少 UI 作品集樣板。順手翻了下露天和蝦皮,露天沒有,蝦皮有,海外。(還好,才剛跟朋友誇口說台灣不會有,差點被打臉。)

有鑑於新招的 UI 設計師整套 UI 都無法用,只好自己上網找 Reference 給他參考,不找還好,找了才發現。

原來在中國,連 UI 作品集都是可以買到的,搜了一下還真的發現先前面試過很多人的作品集真的跟賣的長一模一樣,這真的是我遇到最不道德的事情,淘寶幾十塊可以買到幾萬收入的工作,企業主也完全無法一一驗證,只要稍微會吹的人,就能把作品講得真的跟自己的一樣。

這些樣板和 PTT 樣板一樣,現成的標題、副標、內文、圖片區、裝飾等,替換掉就好。方便歸方便卻也讓人很容易一眼就看出來套現成。

不只是排版,字體、字級、配色全部都是一個樣貌,想船過無痕基本就得大改。想大改到讓人看不出來很費工的!有那能力套樣板幹嘛?

如何區分樣板作品集?

如果你是設計主管,翻開樣板作品集的瞬間肯定會有種「不太對勁」的感覺,長期招人的話搞不好還看得出是跟誰買的。
如果你是設計師…不要以為看不出來,我連你臨摹誰的作品都知道,更別提買樣板套用。

以一本作品集來講,區分「內容」和「版面構成」,分成幾種可能性。

  • 自己的作品、自己排版。
  • 自己的作品、套上樣板排版。
  • 樣板作品、樣板排版。
  • 樣板作品、自己排版。

自己的作品、自己排版

最能看出該名設計師的實力,也是理所當然的求職態度。

就算作品和排版是臨摹,但切切實實是自己從零開始一個一個圖層打磨完成。也許和參考物相去甚遠,但學習本就是臨摹和練習,作品集的狀態恰好是現在的能力程度。

(即使作品集和履歷表不公開,也要記得定期更新,不然等要找工作才開始大改,很多舊資料都不知道噴去哪了。)

自己的作品、套上樣板排版

如果有能力做自己的作品,就別套樣板了,市售作品集樣板排板不容易和自己作品相符,而且很容易被看穿排版不是自己做的。

  • 排板和作品圖的技巧落差。
  • 作品集風格與本人不同。
  • 整本作品集看不到面試者的模樣。

有可能你 UI 作品比排版技巧好,所以想套樣板讓作品集「整齊」一點,市售樣板大多你敢用的大概就是乾淨利落四平八穩那型,太跳脫突出有特熱的我相信你也駕御不了,自己作品塞不進那類帥氣排版裡也不知道怎麼改。

(有能力改動這種特色樣板的設計師也根本不需要去套樣板。)屈就樣板限制的情況下反倒顯得整本作品集看不到個人特色與堅持,整體感極低。

(設計師你真要套排板,最好把排板方式改得面目全非讓人看不出來,改到全非也不算套樣板了。)

樣板作品、樣板排版

非常容易看穿,隨便問幾個問題就炸了。樣板作品很多都是大型系統的規格,一位剛出來工作沒幾年的新人在作品集裡放了拍賣類或外賣外送的專案,老實招認是私下練習視覺換換皮沒啥問題,說是自己從零開始設計一整套肯定會被電到爆。大型專案裡面牽扯太廣,沒到資深等級絕對 HOLD 不住整個架構。

啊、也是有幫忙畫了幾頁圖就把整個專案都擺進來算自己的,面試官如果有這種疑慮就直接問對方:「你在這個專案裡做了哪些事?遇到什麼困難?怎麼解決?」

而且面試當下,設計師本人氣質談吐和作品集、自傳傳達給人感覺落差太大,基本一開口就破功被看穿,不要說什麼本人悶騷內斂作品集才敢解放自我,這種人在作品集裡展現出來的個性是會映射在氣質和眼神上的。

樣板作品、自己排版

很少見這種作品集,頂多遇到作品集太薄拿一兩個別人作品塞進來充數。

你會拿比自己現在實力還差的作品來充數嗎?不會嘛~肯定是拿比自己現在實力強一點的,也不敢拿強到太誇張會被看破手腳。

有時候會看到作品集數個專案所展現出來的實力不同,可能是自己作品不夠用了拿別人的填版面。雖然作品集理念是寧可少、一定要放最強精品,但我會多問幾句確認一下他是不是把自己的成長學習經驗放進來了。

(不要在作品集裡放你的長頸鹿身高尺!面試官對你的 UI 能力成長史沒興趣,請一上場就是最強戰力。)

面試時可以問哪些問題?

你曾寫過哪些 UI 方面的文件?

我最愛問寫文件的問題了,遇到一堆只顧著悶頭做視覺設計、完全不管需求功能的設計師, RD 做不出來就嫌人家能力太差,希望對方跨部門理解一下技術限制跟要對方 7 月半正中午在澎湖跨海大橋上散步一樣要他命。

不懂需求、不懂功能的 UI 設計師…你來幹嘛的?面試錯地方了喔!藝術家出門右轉謝謝。

會寫文件的設計師大多有跨部門的思考方式,不排斥和 RD 合作,也比較能理解「做專案」和「做作品」的差別。是位設計師,不是藝術家。

UI 設計師的視覺設計技能可以弱一點沒關係,「醜」這件事可以用商業素材庫花點小錢彌補,但邏輯能力要好(邏輯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幫,照抄別人家產品都不行,只能靠設計師本身練習提升)。

設計出來的產品只要操作順手,單純介面美感問題都還算好解決,難用的產品卻幾乎只能砍掉重練。但可惜目前大部份公司看得還是視覺設計能力。

你會如何處理「需求」?

陷阱題,有經驗的設計師會反問面試官專案細節。

「需求」這玩意因人而異,一個專案裡有不同工作角色,就以外送平台來說,外送員、店家、食客、平台本身,至少都有 4 種需求不同的「使用者」,他們立場和利益不同所以需求也不同,甚至互相衝突,產品不可能完美符合所有需求。

對方可能會把需求和功能混在一起講,我覺得還行啦,業界常態。(但需求和功能完全是兩件事,能清楚區分兩者差異的設計師在創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會太差。)

你如何處理多種裝置的一致性體驗?

這是個坑,其實背後在問「你讀過 Guideline 嗎?讀了多少?」和對「Responsive Web Design」的理解程度,看對方回答著重在哪方面領域了。

比對下作品集展示出來的視覺能力,大概就知道這位是「技能點數都放在視覺上的平面設計師」,還是「沒深入幾個專案只在作品集擺上沾過邊的新手」、或是「用樣板套了個作品集出來想混口飯吃」。

你在執行這個專案時,遇到哪些限制?怎麼處理?

有些口若懸河的設計師在問作品集時即使是套樣板仍能濤濤不絕講一堆「理念」,但「限制」這回事沒有見識過根本掰不出來。

「限制」換個角度想,就是告訴你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用做的範圍,對進行專案是超極重要的一環!

我很討厭有人說「Guideline 限制我的創意」之類的鬼話,說得好像沒限制就很有創意了。

「晚餐吃什麼?」「隨便。」「牛肉麵好不好?」「不好。」「麥當當好不好?」「不好。」「牛排好不好?」「不好。」「晚餐吃什麼?」「隨便。」

所以「限制」這個問題沒真實經歷過的人很難回答。就算回答了多問幾句深入的也會自爆。

面試時上機考

我自己是非常非常非常討厭上機考的人,如果作品集、聊天的過程中對方仍沒辦法辨識出我的能力如何、也不確定我是不是他們公司想要的人,那我也不想待在他手底下做事。

以下是廣告

雖然很像自吹自擂,但我很有信心上過我 UI 班的學生就算不能馬上變成公司上的即戰力、也是顆全新的好苗苗了!只要再多做幾個專案練練手熟悉一下就會發光發熱。

(之前的學員們和我聊天,聽得我亂感動一把。)

招募時可以優先考慮看看我帶過的學員,也許他們視覺能力沒那麼好,但已經能站在「整個專案」的角度思考,不會只關在小房間裡和軟體硬拼,執行一個專案該具備的基礎知識都有。

跨部門溝通能力這因人而異我不敢保證,但他們絕對能站在 RD 的角度思考 UI。畢竟課堂上惡狠狠讓他們親身通靈過,他們知道 RD 需要拿到什麼樣的稿子才有辦法刻 UI。

最後說個笑話

群裡有位設計主管,他說他在面試某位新人時,翻開對方遞過來的作品集一看,真是眼熟…這不是自己幾年前在網路上發表過的圖嗎?

完。

Akane Lee

Akane Lee

幫助你快速學會 UI/UX 實用技巧,結合理論與實作,短時間內擺脫設計瓶頸,讓你每個專案都能交出滿意的成果!

Comments

wav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Press ESC to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