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 UI 設計選修課(6)人物誌

我認為人物誌可能是個被用到爛導致大眾對它的信賴感越來越低的一種研究方法…可信度大概就像是簽約初期所訂的開發時程一樣吧。

團隊合作中技術反而不是最重大的問題,如何讓團隊所有成員對專案產品有共識的難度絕對比技術高。光是讓所有人理解 「我們的產品賣給誰?最後是誰在用?」 就是個困難了。

你說 20~25 歲的年輕未婚女性、喜歡旅遊、興趣看電影…所以產品是賣給大學生還是已經在工作的 OL ?這兩種族群生活習慣消費方式思考模式會相同?

人物誌還是有必要存在的,總是得讓團隊成員知道產品要賣給誰,才有可能產生「同理心」。在那邊喊「大家要有同理心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來思考喔」結果連目標族群是誰都不清楚長啥樣是能產生什麼銅鋰鋅啊?

人物誌能幫助你了解某個特定族群的特質,了解該族群的想法及樣貌。

人物誌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依據之前搜集的資料匯整出的一種綜合體形象。

資料來源除了訪談之外,也可以網站存取分析知道許多線索,比如上網時段、頻率、使用裝置等等。

親和圖(下) 這階段我們得到很多資料,也寫了分析文章,打散不同身份背景的受訪者意見,較客觀地重整塑造新的「集結體形象」。

網路上 Persona 的樣板非常多種,有的簡略有的詳盡,請看自己需要呈現使用者樣貌到什麼樣的程度來決定,甚至自己建一個。

這次我給學生用的 Persona 免費樣板就是這個,免費下載,該文裡對於人物誌有詳細的敘述和更多範例。

關於人物誌的小提醒

姓名

使用真實的名字,不要隨便取個「王小明」,也不可以用身旁認識的人名或是藝人名人。
取名字時需符合時代,可以去看看內政部公佈最常見的菜市場名


要給年輕人使用的產品不該把人物誌人名取為「玉蘭」或是「秀琴」。

人物照片

千萬不要用名人照片,請找普通人,盡量避開顏值太高或太低的人物照片,除非產品就是要賣給該族群。

人口統計學相關資訊

性別、年齡、居住地、已婚未婚、學歷、職業…等等,人物的基本資料。

有些欄位比較抽象一點,更能突顯這個「人物」真實有情感有個人價值觀與思考方式。被我當成刺激學生理解「價值觀」與「行為、習慣」,充滿個人特色的欄位。

喜歡的品牌、產品

從使用者喜歡的品牌、產品中可以推測他平時接觸的領域。比如說他喜歡 Razer,也許能夠猜測對方有在接觸電競,且資訊接受度不會太差。

心理變數

消費者的人格特質如內向、外向、依賴、獨立、消極或積極等。重視什麼、目標、挑戰與挫折。
不一定和產品有關,但這個欄位能看出他某種程度的價值觀與思考方式。

溝通風格(和他人交流的方式)

休閒/專業(氣氛)、一般/技術(難度)。
說話的方式…和溝通時會給人什麼樣的氣氛印像。比如和硬體工程師聊天與汽車業務聊天…(遠目)

有很多突發狀況

人物誌不是一個人埋頭寫小說,類似親和圖,都是由一群人討論出來的。會從之前搜集到的資料中產生,如果資料來源是訪談紀錄,那當初擬定訪談題目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環環相扣。如果訪談時沒問到或是記錄不清,會導致後續擬定人物誌時手上沒有充足的資料可以參考,只能自己掰了。

可能會遇到資料充足,但人物形象五花八門甚至有衝突的狀況。

不同的族群不該只做一份 Persona。

尋找受訪者時往往已有預期目標族群類型(目標族群可能不會只有一種人),不同的目標族群就該產出不同的人物誌。

樣本數太少

如果只訪談兩三位,有可能受訪者們的落差非常大,此時再多訪談幾位可以突顯共通點,減少雜音的音量。

瞎掰吧!

沒時間沒預算,不可能再做更多的訪談或研究方法時,只能靠自己的腦袋了。多找幾個人討論對人物誌的印象意見也是種作法。

剛開始接觸人物誌都會用這招,沒什麼,經驗不足而已。之後就知道訪談要準備什麼問題才不會搞到之後人物誌生不出來。

最後,最慘的不是人物誌寫不出來,也不是寫出來了沒人看,而是 BOSS 說「可是我覺得我們的使用者應該是 OOOOOXXXXX~」就整樓毀光光。

這時候如果可以把所有執行研究方法所產出的各種紙本文件疊一疊砸在他面前說:「你對著這些再說一次剛剛你說過的那句話」該有多好。

系列文章:大學生的 UI 選修課

之前我在實踐大學開了一門 UI 設計課,簡單大略地從 UX 研究開始介紹、怎麼察覺使用者的痛點、到 UI Flow、Wireframe、Prototype。在 Blog 寫點除了課堂教學外的延伸思考。

Akane Lee

Akane Lee

創意要能實現,設計才能上線,不然會和工程師吵到理智斷線

Comments

wav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Press ESC to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