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 PM 的書單(並不是)
給 PM 的書單(並不是)

發現自己太久沒有寫一下書籍推薦相關的文章。所以從去年 2 月到現在 2018 年 2 月間,從讀過的書中挑出幾本覺得最有意思的。整理好清單後,覺得這次列出來的推薦書籍怎麼是管理面的比較多…

MOPCON 2017 心得
MOPCON 2017 心得

第 3 次參加 Mopcon 啦!感謝邀請。這次場子比上次更熱烈,讓我在台上愣了一下,沒料到這麼誇張,幾乎是後面站兩排、前面還坐一排…

另外,我很努力放慢講話速度,聽現場的應該會發現我在 QA 時的講話速度、和演講中的完全不同,言詞間的情緒反應、抑揚頓挫也完全不是同個等級。說話速度放慢我會變笨orz

Adobe 2017 創意脈動調查報告
Adobe 2017 創意脈動調查報告

謝謝 Adobe 的邀請,我以業界專家的身份參加 2017 年創意脈動調查(Adobe Creative Pulse)報告的記者會。很有趣的一次經驗,不管是參加行前會議還是活動當天,長了很多見識,在這裡分享當天我自備的講稿。

2017 年 2月 13 本好書推薦
2017 年 2月 13 本好書推薦

太久沒更新blog,都長草了,這陣子在消化之前買的書,挑了 13 本介紹。有幾本和自己人生及房間、穿衣有關,都是我覺得挺有意思、對自己有幫助的好書。

XSION 論壇 - 第二天上午
XSION 論壇 - 第二天上午

XSION 跨界創新國際論壇

  • 產品設計: 跨出你的舒適圈
  • 以人為本的創新:應用與挑戰

來聽第 2 天的論壇,一大早好想睡覺,昨天即時聽打耗太多心力了。今天還有一天,加油!會場感覺上人少了很多,不用搶都有桌子用啦!

XSION 論壇 - 第一天下午
XSION 論壇 - 第一天下午

XSION 跨界創新國際論壇

  • 洞察情感,给創新設計加點料
  • 運用IBM Design Thinking 為企業作設計
  • 企業組織導入UX的假與真

中午休息外出吃飯,看準時間在 A 廳會場布幕後的休息區等另一場頒獎典禮結束。然後發現場地位子全滿,還有人站著聽。我望不到空位…不是在報名的時候就要選 A 廳還是 B 廳嗎?幸好沒人想坐投影機後面,熱風吹得不太舒服。我總算有把椅子。

使用者故事 vs. 旅程地圖,這樣區分才不會搞混!

User Story 和 Customer Journey Map 有什麼不同?再加上 Persona、Scenario,更是讓人頭大?這篇幫你釐清 UX 設計的四大基礎概念!

玩體驗,木柵欄裡的秘密,心得

之前接觸逃脫遊戲 RMT 謎走時空 ,印象非常好,把 3 條路線全破後,就一直在找其他有趣的體驗遊戲。還因為 3 條路線的領隊都是同一人,玩到加人家的 FB…這次 木柵欄裡的秘密!木柵動物園 x 戶外實境解謎 也是他掛保證說不錯玩,我才放心下訂的。

幾年前曾經在兒童樂園玩 EVA 的逃脫(爛)、也在某公寓裡玩過柯南解謎遊戲(更爛、幾乎都坐在原地解字謎)。這次看到 木柵欄裡的秘密!木柵動物園 x 戶外實境解謎 加上有香港朋友來台灣玩,想拿點有趣的「台灣特產」招待他們,就買了 3 人解謎包,一起跑木柵動物園了。

(本文無雷)

UI/UX 設計師的工作範圍

開了幾次UI入門班,也去了幾間學校演講,常遇到這個問題: UI/UX 設計師要做些什麼樣的工作? 每間公司對於 UI/UX 的定義都不同,簡單講一下常見的工作內容。不過 UI/UX 各公司定位不同,要負責的工作項目重疊性非常廣,我先介紹重疊的部份,再來講差異點。

UI 設計入門班 - 學員心得
UI 設計入門班 - 學員心得

(2022 年 10 月更新)

從 2015 年第一班開課,每一場我都依據學員反應和 Apple、Google 發表會來修改課程內容。

課程結束後會請全體學員寫「課後心得訪問單」,全班 37 位學員得到 33 張 5 星,沒有 4 星以下的分數,平均 4.9 星。完成我對自己開課的要求(一張 4 星以下都沒有),非常感謝學員的熱情與捧場。(雖然全體 5 星很困難,但我會努力挑戰。)

有不少需要打統編的學員來自各行各業:設計公司、資訊業、電子業、學校單位、政府單位、航空業、金融業、旅行社、雜誌出版、人力銀行、房屋仲介、電信業…等等。我最開心的當然是之前派人來上課的公司,之後又派不同的員工報名,感謝學員們課後在公司的良好表現和宣傳。

可以到 Madders - KKTIX 查看最新的課程資訊和報名方式。加入 粉絲專頁 較能即時獲得開課訊息。

動態效果的通靈之路

課堂上我出了一項練習,在講完 Wireframe 怎麼畫、包含哪些元素、說明文字怎麼寫後,拿了 Dribbble 上漂亮的 Mockup 當範例,請學員畫出 Wireframe。在台上看得出學員們滿不在乎以為小菜一碟的表情,但當我要求下拉選單、特效之類所有「輸入、運作、輸出」等邏輯條件都要寫成說明文字後,台下表情從傻眼變成惶恐,一副大難臨頭死了要怎麼寫的臉。(從台上看大家的表情變化超有趣。)

現在很流行「動態效果」啊,好多教學教你用 AE 做動畫。是啦動效好炫好漂亮,弄個 Demo 影片交給 RD,完全沒想過 「輸入、運作、輸出」 等條件,是要 RD 看著影片照抄練滿通靈 Lv.99 嗎?

UX 不是 Wireframe

哪來有畫 Wireframe 就是有做 UX 的錯覺?UX 不是 Wireframe,使用者體驗為什麼會是線框稿?當然不是啊!很多人以為有畫 Wireframe 就等於有做 UX 了,那整天抱著數據統計寫文件的 UX 設計師在幹嘛?會把有畫 Wireframe 當成有做 UX 的人,合作的 RD 同事通靈技能大概 LV99 點滿了。